“酒”,是一种古老而又**散发着青春气息的饮品,属于酒精性饮料,也有人称为“天之美禄”。饮酒在我国已成为传统文明和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酒的千秋功过、对社会和人类健康的双重效果,自古就有所评说。如因酒醉后水中捞月,葬身湖底的大诗人李白、死后“不怨糟糠怨杜康”的天才作家曹雪芹等。饮酒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饮酒与健康之间的利弊仍然是许多年来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Standridge等研究显示,有规律的轻-中度酒精消费是有利于机体健康的,包括:更低的**发生率、减少的心衰发生率、减少的缺血性中风发生率、更低的痴呆发生率、降低糖尿病的危险、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增加或延长寿命。然而,重度酒精的消费,能够产生神经、心脏、胃肠、血液、免疫、精神及骨骼肌等器官系统的负面影响。
饮酒与健康之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酒是伤肝的”,这种理解存在**的**性和误解。我们检索了从1970年至今的相关文献,从20世纪开始就有大量证据显示适度饮酒可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度。美国国家戒酒与饮酒研究所指出“无数设计良好的科学研究证实,适度饮酒可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美国心脏病学会营养委员会最近报道:每人每天1~2次的饮酒者死亡率**;WHO心血管疾病委员会几年前曾发表声明:适度饮酒降低心脏病的死亡率不容置疑。关键是关于“安全”、“敏感”或更准确的饮酒量上。英国三所皇家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对于女性,14单位/周(140克/周),男性20单位/周(200克/周)的饮酒量是安全可靠的(50度白酒一两等于20克,即男性每周饮酒量不能超过50度白酒一斤);澳大利亚推荐的饮酒量,男性略高于英国,为28单位/周(280克/周),女性与英国一致,仍为14单位/周(140克/周);在美国被推荐的饮酒量**限度,男性为每周168~280克,女性为每周84~140克。中国标准:男性每周<140克,女性每周<70克;男性每周>280克,女性每周>140克为过量。
饮酒对肝脏的影响
酒精主要在肝脏分解代谢,可直接吸进血管并到达肝脏,在肝脏经乙醇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等酒精代谢酶的作用下,95%以上的酒精氧化为乙醛,乙醛再被乙醛脱氢酶分解成乙酸后进入全身肌肉和脂肪组织,最终被分解成五毒的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过程中乙醛会对身体产生较大危害。酒精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与酒精和其代谢产物(主要是乙醛)诱导的细胞内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有关,其后果不但引起营养失调,还造成直接肝毒性,引起脂肪肝,进而肝脏炎症、坏死、进行性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研究证实,饮酒对肝脏的损害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即大剂量的饮酒与肝组织纤维化高度相关,轻、中度饮酒者与不饮酒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饮葡萄酒、茅台酒者较少发生肝纤维化、**,除了在酒精的总摄入量方面外,还与酒的生产工艺、香型、内含成分等有关。研究者认为,长期适量饮用葡萄酒肝纤维化的发生率较低,可能与葡萄酒中的多酚物质对肝脏保护作用有关。长期适量饮用茅台酒肝纤维化的发生率较低,可能与诱导肝脏金属硫蛋白、血红素氧化酶-1、谷胱甘肽转移酶等含量增加,并从多环节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其胶原蛋白的形成有关。我们课题组近期的研究还发现,长期适量饮用茅台酒对二乙基硝胺引发的小鼠肝细胞癌发生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金属硫蛋白、Nrf2等**因子的激活、P53及相关因子上调有关。在任何剂量下,女性比男性患**的风险大。研究还显示,酒精暴露与发生酒精相关危害之间的相关性是多因素的,除了酒精以外,还需考虑其他诸多因素对肝脏疾病的影响。“营养在酒精介导的疾病中的作用”一文的作者发现,营养在酒精介导的肝损中起**作用。
安全、正确的饮酒观念与方式
为了使人们能科学、文明的饮酒,防止酒给饮酒者和他人、社会带来危害,科学饮酒显得非常重。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牢固树立“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与 “过量饮酒有害健康”的观念。(2)提倡文明饮酒。不逞强,不强人所难,不能等量要求,不能拼命让酒,更不能因盛情难却而“一口闷,友谊深”。(3)要视身体状态和接受能力,适饮妙饮,让酒成为人类真正的“天赐美禄”。(4)当面对酒精性消费相关疾病患者时,医生应当运用科研证据向他们描述酒精消费的危险和好处。(5)尽量选择具有**品质的酒类进行饮用。
在几小时内喝下一周的量是不健康的,危险的,应当避免的, 所有饮酒对健康的益处只限在轻中度饮酒,而绝非酗酒;相反,酗酒者降低寿命,增加患病机会。正如瑞士医学家Paracelsus所说:“任何东西都有毒,没有无毒的东西,是剂量使某种物质无毒或有毒”。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